咖啡產區之旅 ~印尼黃金曼特寧

印尼生產咖啡的歷史悠久,咖啡離開了她的原鄉衣索匹亞之後,首先到了阿拉伯半島,接著便傳到印尼,印尼是全世界除了衣索匹亞(原產地)和阿拉伯地區之外第一個大規模種植咖啡的地方。西元1696年,荷蘭人把阿拉比卡樹苗第一次引進印尼,在現今的雅加達地區種植,1711年首次出口咖啡到歐洲。1878年左右,一次大規模的咖啡葉鏽病襲擊印尼諸島、馬來西亞、和斯里蘭卡,擊垮了幾乎全部的咖啡樹,人們不得不放棄經營了多年的阿拉比卡咖啡樹,改從非洲引進抗病能力強的羅布斯塔咖啡樹。今天的印尼是全世界第五大咖啡生產國,羅布斯塔種類占其總產量的90%。咖啡的產地主要在爪哇、蘇門答臘和蘇拉威西、帝文等。

印尼生產的咖啡中以蘇門答臘的曼特寧(阿拉比卡種)咖啡最具特色和知名度,深受日本和台灣消費者喜愛。「曼特寧」實際上是蘇門達臘島當地一個種族的名字。蘇門達臘地區自十八世紀開始栽植咖啡,但一直沒有受到外界的注意。二次大戰日本佔領印尼期間,一名日本兵在一家咖啡館喝到香醇無比的咖啡,於是他問店主,咖啡的名字,老闆誤以他是問你是哪裡人,於是回答:曼特寧。戰後日本兵回憶起在印尼喝過的“曼特寧”,於是託印尼咖啡商運了15噸到日本,結果大受市場歡迎。曼特寧的名字就這樣的傳了出來,那名咖啡商現在就是大名鼎鼎的普旺尼咖啡公司(PWN)。如今曼特寧咖啡幾乎取代了蘇門答臘咖啡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認知。(備註:BIWA咖啡公司是另一家相當有名的黃金曼特寧契作公司)

日本商社是最早經營「曼特寧」咖啡的大客戶,日本人不但收購蘇門達臘島所生產的「曼特寧」咖啡,並且進行契作。日本人在林東省托巴湖區契作的曼特寧咖啡,為確保產品品質,以純手工採收,再以日式細緻的處理程序,改進品質,讓蘇門達臘曼特寧除了一般曼特寧咖啡應有的濃郁粗曠野香之外,還多了一份日式優雅的氣息,被稱為「黃金曼特寧」。在藍山尚未公諸於世的時代,曼特寧咖啡是被認為世界第一的咖啡。

曼特寧咖啡豆的外表可以說是最醜陋的,但是咖啡迷們卻認為蘇門答臘咖啡豆越不好看,味道就越好、越醇、越滑潤。曼特寧咖啡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醇厚的咖啡,在品嚐曼特寧的時候,你能在舌尖感覺到明顯的潤滑,它同時又有較低的酸度。除此之外,這種咖啡還有一種淡淡的泥土的芳香,也有人將它形容為草本植物的芳香。

怎麼那麼醜啊!? 曼特寧咖啡的處理方式 :

曼特寧咖啡的處理方式是一種特殊的濕式處理(水洗法),我們稱之為濕剝法(wet hulling)。咖啡農把剛採摘下來的咖啡櫻桃放入脫皮機進行脫皮,然後過夜發酵。第二天早上以手工洗去已經發酵的的果膠,隨後將帶著殼的咖啡豆進行預乾,再後送到咖啡中間商的倉庫,在這裡進行去除咖啡殼與進一步乾燥的步驟。最後將咖啡運送到Medan棉蘭港,出口商在這裡完成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乾燥。

曼特寧咖啡的長相與特色主要就是來自於這種非常特別的處理過程。一般的處理法會在咖啡豆達到標準的乾燥度後(11%左右)再進行運送及脫殼,而曼特寧咖啡在產地預乾之後便送至處理廠進行脫殼及第二次乾燥,咖啡豆在未達乾燥度的情形下進行脫殼較為困難,容易造成破裂。未達乾燥標準的破裂咖啡豆在儲存及運送過程中便容易在傷口發霉或附著粉塵。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曼特寧咖啡生豆的外觀總是有許多破裂、黑烏或是豆色白綠混雜的情形。

這樣的處理過程其實存在著相當程度的品質風險,整個乾燥過程時間非常長,包含農場階段、處理廠階段及港口三個階段,個別階段的乾燥度不同和氣候環境不同都會直接影響咖啡豆的品質。因此在最後階段出口商在港口倉庫中的挑揀就變得非常重要,唯有嚴格的篩選掉瑕疵豆,才能將不好的雜味剔除掉,讓曼特寧深度的質感與獨特的豐富口感呈現出來。

發表留言